2021-04-27 15:42:56 发布人:东博视讯 阅读 1668
来源:情系远山2021首届教育公益分享荟
嘉宾:东博科技CEO-管炳程;爱学习教育集团创始人、董事长-须佶成;卓越教育集团创始人、董事长-唐俊京
主持:PAG太盟投资集团合伙人-许湛
许湛:首先介绍一下三位教育界的嘉宾,他们分别是代表了南方和北方起源的卓越和爱学习教育集团,以及提供双师课堂解决方案的青岛东博。
管总在2004年创立了青岛东博科技,是集研发、集成、运营服务为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,也是国内最早部署运维双师课堂的企业之一。截止到2021年初,已经部署双师互动教室超过5700间,是国内一站式OMO智慧双师课堂的引导者。
须总的爱学习是2009年成立的一家致力于打造内容和科技驱动的K12教育供给平台的企业,其中线上平台有“爱学习”、“爱尖子”、“爱成长”,线下教育品牌是高思教育。
唐总的卓越教育集团成立于1997年,作为华南地区及全国优质K12课外教育服务提供商。截至2020年底,卓越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共有校区268个,主要分布在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城市,和北京、上海、南宁等城市。
卓越教育也于2018年底成功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,成为港交所内地培训教育第一股。
我叫许湛,是PAG太盟投资集团的合伙人,也是情系远山的理事之一,2020年初,全世界承受了新冠疫情带来的巨大影响,包括乡村教育,我想问一下管总,乡村教育对双师课堂的需求在疫情下有哪些变化呢?
情系远山2021首届教育公益分享荟现场
管炳程:从技术层面,我谈一下我的看法。在疫情发生前,教育机构服务乡村教育,可以说双师课堂是最好的模式。
疫情突发,学校停课,学生无法到课堂上课,学习场景发生了很大变化,所有的传统教学模式都受到了冲击,包括双师课堂模式。
有三点是双师课堂系统必须改变,必须升级的,这是我们跟情系远山合作中积累的实战经验,也是我们近年来主要的努力方向。
第一点,针对乡村教育,双师课堂必须摆脱对硬件、网络高要求的束缚。
很多双师系统是基于专用硬件和专有网络,离开了这些条件效果就不理想。对于乡村学校来说,这样的双师课堂是不适用的。
跟情系远山合作一年多来,我们做了很大的调整,降低了系统对硬件和网络的要求,即便普通的电脑、较低的带宽、4G网络都可以完美的运行。而且在设备较差、网络条件也不太好的山区学校,也实现了比较稳定、常态化的双师教学。
第二点,双师课堂必须以人为本,追求极致的互动体验。
有质量的双师课堂,应以学生为中心,实现远端的孩子能像在现场一样跟老师进行互动。对于老师来说,让每一个功能都实用,让每一个操作都顺手。
我们特有的互动技术,如全员互动、一键切换、小于20毫秒的无感官零延迟等功能,都是针对细节的调整与打磨,追求极致的互动体验,目的就是让系统更好用,让教学互动更有效。
最后一点,后疫情时代的双师课堂,应该实现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,以应对突发事件,对乡村教育来说更是如此。
未来教学场景是什么样的?从现在看,至少应实现线上线下混合教学,实现线下异步、线下同步、线上同步、线上异步四种场景,让孩子们能不受时间、空间的限制,采用更灵活的学习方式,满足不同场景的教学。
东博科技CEO-管炳程
许湛:谢谢,下面一个问题问须总,在后疫情时代,您认为乡村教育的痛点在哪里?
须佶成:从痛点的角度来看,我的观点是针对乡村学生的情况,相应的内容、产品和服务,相对比较缺失。尤其是内容,海量的资源比较多,但是针对乡村孩子情况的资源,不见得是特别丰富的。并且,除了资源本身,还需要形成服务的手段,能够真正实现课堂内和孩子的交互,以及对学校老师相应的培训和服务,是很重要的。
总体来看,管道已经接好,但是管道里面的水甚至是牛奶,还是有一定缺乏的。这是第一个问题。
第二个问题在于乡村学校的学生情况跟城市还是有比较大的区别。我们在做乡村教育公益活动的时候,原来我们可能设想的相对简单一点,比如说把进度慢一点,内容简单一点,是不是就适合孩子的情况?但事实上效果依然不好,一方面孩子本身有一些语言或者基础的问题,可能现在还没有完全达到可以学这个年级课程的能力。
另外我们发现乡村孩子在整体学习能力和成绩分布上,不太是纺锤形,一般城市学校里的孩子群体分布肯定是纺锤形,中间大,两边小,老师上课是针对中间最主要的主体来执行他的教学过程,对靠前的学生、最后的学生有一定特殊的补充、照顾。
但是乡村的孩子,我们会发现他的分布比较均匀,至少在我们服务的学校里面,从0分到20分,20分到40分,40分到60分,60分到80分,80分以上的就很少,但是在下面四个分数段的分布是比较平均的。所以,这就会给课堂执行带来一定的困难,每一段都有25%的孩子,这个课应该怎么上?就有一定的困难。所以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的调整,也面临着一个问题。
最后还有一个问题,通过现在的互联网技术和方式能够更好的帮助到当地的孩子,这些新的技术和方式方法,本地老师是不是能够很快地跟上?有一些老师可能在跟上信息化水平的进度上会偏慢一些。
另一方面我们在设计产品和服务的时候,如何考虑本地老师的角色,我们不能在远程上一个课,就像给本地孩子上课一样。我们是给远程的孩子上课,同时在乡村有当地的老师在,相互之间应该怎么配合?在产品服务上应该怎么做到有针对性?这也是一个问题。
另外,我们也体会到乡村老师在教育的方式方法和理念的培训上,也是比较重要的,他们在乡村地区能够长期陪伴孩子的成长,从我内心角度来说,我们都非常非常敬佩。
因为我们即使利用北京的一些资源提供一些所谓好的教学,但是毫无疑问,一个孩子的成长,最主要的责任还是承担在了本地老师身上,成长当中老师给予的激励唤醒鼓舞,和给予孩子的陪伴,一定是远远超越于我们所谓的知识和内容的资源。
而且本地的老师本身能够常年扎根在乡村山区地区来陪伴这些孩子,我们非常敬佩,我们也可以看到他们很负责任,但是方式和方法上还有一些欠缺。
曾经出现过这样的现象,因为老师很负责任,反而在我们看来可能在教育方法上有一些问题。我们对学生进行分析和检测的时候,确实发现有25%的学生成绩在个位数上下,怎么会有这么多那么低的?
我们就和这个老师交流,在我们到现场去交流反馈之前,老师给我们的反馈是孩子的智力可能有一些问题,但是我们想智力有问题的孩子不会有这么大比例,所以就到了现场去调研,去观察。
到了以后就想跟这个孩子见面聊聊,看看这个孩子到底是什么情况。老师就把这个孩子找来,老师确实也对这些孩子很关注,但是关注的方式可能会有一些问题,比如进了班级里面,我们要把这几个孩子找出来,老师是这么说的:同学们,咱们全班倒数第一是谁?好,请出来。
我们确实吃了一惊,怎么会有这样的方式呢?后来觉得老师不是不负责任,应该怎么教、应该怎么干,他不是很清楚,跟他讲了以后他就明白了。对老师的培训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,我觉得痛点主要就是这么几个方面。谢谢。
爱学习教育集团创始人、董事长-须佶成
针对这两个问题,我们卓越教育在2015年就已经跟广东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联合开展了“护烛·关爱乡村教师计划”,每年,通过青基会招聘大量支教志愿者,并把这些志愿者输送到乡村学校去,首先先把乡村教师的量做起来,只有量上来了,有人教,教育才能落到实处。
第二点,我们会让卓越教育的优秀老师带着内容、课程到乡村送教,对乡村教师进行培训,把他们的能力和理念提升起来,这样他们才有更好的能力和理念,给孩子们带来更好的教育。
第三点,我们也会对输送到乡村的支教志愿者进行培训和帮扶。大多数乡村支教志愿者毕竟比较年轻,经验不是非常丰富,他们一个人去到偏远的大山里面,自身也有很多的压力和不适应,我们就要对他们进行一对一的帮扶,通过一些远程的课程帮助他们解决在支教过程中各种各样的困难,让他们能够更安心地留在乡村。
目前,在卓越教育的帮扶下,有不少的支教老师已经坚持在乡村学校教了不止一年,有的留两年、三年……他们在乡村里面留的时间越长,乡村教育的整体质量也会越稳定一些。
从目前来看,物资的捐赠只解决眼前的问题,只有将先进的、适合孩子们的教育理念传递到乡村,不断把老师的理念提升,把家长的理念提升,把他们的能力同时提升,我们的乡村教育才能够实现长远可持续的发展。
所以,我们从长远来看,服务真正落地,才能更好地解决乡村教育现在面临的问题。我们希望通过促进学校、家庭、社会三方一起合力,来共建乡村教育的良性的、自我循环的、可持续的健康发展模式,这才是帮扶乡村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长远之路。谢谢!
卓越教育集团创始人、董事长-唐俊京
许湛:谢谢唐老师,刚刚唐老师已经讲到了,我们现在的乡村公益已经从原来单纯的硬件捐赠,慢慢落地有服务了,在后疫情时代下,想问一下管总,您觉得怎么才能更好的落地,服务乡村教育?
管炳程:目前教育公益,已经进化到了捐赠带服务了,我我们可以从下面两个方面做得更好。
第一还是要做好服务落地的技术支撑和技术保障。
教育公益是带服务落地的,除了送去硬件,还要送去优质的课程、先进的理念,以及个性化的关怀。我们能够做到的就是当好大家的后盾,做好技术支撑和保障。以信息化技术服务创新教学,提供高可靠、高适应性的平台,来做好技术保障,使教育机构服务乡村教育没有技术阻碍。
第二就是继续加大对情系远山公益基金会的支持、对乡村教育的支持。
自2019年开始与情系远山合作双师课堂公益项目以来,每年合作的教室数量不断增加,今年会达到1000间以上,对公益的支持我们不设上限。接下来将与情系远山共建一个大容量、方便连接的双师平台,来连通更多的乡村教室;同时和乡村学校、其他公益厂家一起改善乡村教室硬件和网络带宽条件,这样从技术层面上就基本实现了一个自我循环的良性发展模式。
全联通未来乡村教室,提供线上线下同等教学质量。这是我们服务乡村教育的愿景。谢谢大家!
许湛:我想问一下唐老师,刚刚您分享中的一点,我觉得非常感兴趣,可能在座的嘉宾也会感兴趣,在乡村现在的情况,有很多留守儿童,我想延展一下,在乡村留守儿童方面,怎么来加强对他们的关爱?
唐俊京:目前来说,我个人觉得乡村留守儿童,面临最大的挑战,一方面是父母不在身边,只有爷爷奶奶,没什么人关心他们,而且乡村的同伴也比较少,大多数孩子一到三年级在村里上学,四到六年级就到镇里上学了,村里没有多少小孩,乡村孩子想要被陪伴的需求是特别大的。
另一方面,孩子们在乡村面朝黄土背朝天,有时还要帮家里干农活,他们本身的学习兴趣就不高,在比较落后的乡村教学条件下,在学校里面能学到的东西也很少。
我们现在总是谈怎么把更多数字化的教育给到乡村孩子,但其实他们最缺的不是数字化的东西,在学习上他们最缺的是好的优质内容,以及怎样更好地掌握知识;在生活上则最缺少的是关爱陪伴、心理建设。
目前,乡村的各种设施设备都比较齐全了,其实,父母哪怕远在千里之外,每天也可以通过手机、或者其他方式跟孩子交流,陪伴他们成长,解决他们在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、各种不如意,也可以指导他们的学习。
但是这些远在外面打工的乡村父母可能没有这个意识、也没有能力和方法。所以,我们卓越教育就上线了一系列的家庭教育公益课程,向乡村父母传授一些家庭教育观念,教他们如何关爱、指导孩子,让他们能够每天跟孩子聊一聊,引导孩子解决困惑,虽然不在身边,也能经常帮到孩子、陪伴孩子,这点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很大好处的。
许湛:须总,在你刚才的分享里,我注意到一个细节,第一我们不缺好的内容,但是可能针对乡村的内容是缺失的,或者是没有定制化的。第二有很多乡村老师的教育理念和城市里很不一样,比如你刚才举到的例子,谁谁谁是倒数第一名,这在城市是很难想象的,结合这几点,您也提到了乡村教育的一些痛点,后面怎么来做会比较好呢?
PAG太盟投资集团合伙人-许湛
须佶成:我觉得可能还有一个问题是机制不够顺。现在还没有特别完善的机制,比如对于我们这些服务提供者,也不说去盈利,但是至少能有一个可持续的机制。
乡村教育不可能完全通过捐赠来解决问题,有更多的社会力量进来的时候,怎么样的一种机制可以激发更多的社会力量关注到乡村教育?目前内容和服务的采购上,可能硬件为多,但是内容和服务可能在名目上都没有,所以我们做的项目要么是捐赠,要么就是不太正式的实验性。
所以在大的机制上,怎么样能梳理好乡村教育、乡村学校,鼓励更多的社会力量进来,搭一个通路,这是一方面。
另外,我觉得老师的培训机制确实还需要更好的去建立,包括老师的激励机制。
有的学校在两千多米的海拔上,真的是在云端的学校,相对来说也真的比较闭塞,在山里面就那么一个学校,孩子连续上三周课,然后休息一个礼拜,因为天天上下学的话,路途上做不到,整个学校相对比较闭塞,如果没有一种专门针对这样的情况、这样的老师的培训和引导,没有更多的外界信息接入,我想那样的状态真不是他责任心和爱心的问题。
我看到的那个老师对孩子还是很有责任感的,只是他的方式上确实不正确,而且他判断说孩子智力有问题,我们聊完以后发现孩子智力应该没有太多问题,只是他长期在这样的一种感觉下,他已经默认自己就是这样一个定位,老师以相对错误的方式在关注他,结果长期下来,这孩子的成绩就永远稳定在个位数上了。
怎么能更好的去建立老师的培训机制,包括老师的激励机制,有时候激励也不完全是奖金的激励,还有对于他精神上的激励,怎么样建立机制可以更好地调动老师的积极性。
我们发现,把老师或者校长的一些事迹,通过媒体的形式帮他们做一些宣传和报道,他们都非常高兴,觉得自己的一些努力和工作,是被外界和媒体所认可的。像这样精神方面的激励也是非常重要的。但是现在并没有看到很好的激励机制和措施,所以我觉得在这些方面需要再提升。
许湛:线上线下双师,现在是整个教育行业比较流行的一个方式,但是昨天我了解到一个数据,这个数据以凉山州为一个数据采集点,接触过网络教育的老师,比例不足9%,其实有一个很大的数字鸿沟,在座的各位在这方面都有涉及,我想问一下几位,先从管总开始,怎么来跨越数字鸿沟?
管炳程:实际上线上线下的结合肯定是未来的趋势,我们是做技术的公司,我们只能从技术方面不断打磨产品,做到线上教学质量尽量跟线下的教学质量靠近,争取达到线上线下教学质量等同,这是我们在技术方面追求的目标。
唐俊京:刚才提到9%的数据,我不确认这个标准是什么?接触到线上教育的老师,这个是说他使用了这个方式去教学,还是他通过了这个方式去学习?我不太确认这个数据。
但是我在想,为什么这个数据会这么低?我想可能对于乡村的老师,目前教学情况下可能不一定需要,因为孩子都在身边。当然他在学习的情况下,我觉得他肯定是需要的。
对于他们来说,我们有好的机制让他通过这个东西去学习,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提升的方式,我们一直也在做,但是对于他们教学这一块,不太能做到,就好像乡州村的小学,一个学校里面只有1个老师、7个学生,他其实用这个东西意义不太大。
但是至于说怎么跨越这个鸿沟,我个人觉得这里面也有挑战,假设我们把双师课堂都覆盖到乡村的学校里,当地的老师可能就变成一个助教,对于他们来说,是不是他愿意看到的情况?我不太确认这一点。
当然如果去做的情况下,我反而觉得可以通过我们现在做的志愿者支教老师,他们去到乡村,就能很好的运用这种方式,引入很先进的理念和方式,让乡村老师看到这种方式的效果,也能够让我们的孩子更好地利用这种先进的方式进行学习。
分享荟现场
许湛:我看到这个数据的时候,我也觉得好像比我想象中要低,因为现在连电商其实都已经下沉,所以我猜可能是利用这个方式引导教学的数据,须总,您再讲两句。
须佶成:这个数据在一个角度说明目前契合当地的场景、契合当地的老师、学生群体情况的内容和服务的质量还不够高,这是一方面的原因,所以导致这个数据比较低。
另一方面目前互联网化的方式,能够更好的把资源输送过去,但毕竟是一个新的形式,所以在老师的意愿度上,在老师能力的培训上,也有很大的提升空间。
如果你的产品和服务越来越符合乡村场景,让他更轻、更方便、更愿意去用,他自己在意识上、意愿上、能力上有很大的提升,这个数字就会有比较快的改变。
许湛:谢谢三位的分享。
版权所有 © 2012-2020 东博视讯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B2-20201276 鲁ICP备09039169号-7 电话:400-838-5277